当前位置起名网 > 黄历 > 农历民俗 >

2017年大雪十哪一天 2017年大雪是阳历几月几号

更新时间2021-03-08 22:07:12 起名网 作者:dongmiao 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结合农历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,因农事需根据太阳运行情况进行,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至关重要。2017年大雪是哪一天?几月几号?现在就跟三通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
 

 

2017年大雪是哪天?

 

公历:2017年12月7日,06:32:35

阴历:农历丁酉年 辛亥月 戊辰日(十月二十),星期四

 

大雪的简介

 

大雪,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,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。大雪前后,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;而北方,已是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荡”的严冬了。

 

大雪的由来

 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至此而雪盛也。”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,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。相反,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,东北、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,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;大雪,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,一般降雪量5.0~10毫米。

 

大雪节气特点

 

人常说,“瑞雪兆丰年”,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。严冬积雪覆盖大地,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,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。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,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。

 

另外,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,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,所以有“麦盖三床被,枕着馒头睡”的农谚。

 

大雪时节,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,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,东北、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—10℃以下,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℃以下,冬小麦已停止生长。

 

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、油菜仍在缓慢生长,要注意施好腊肥,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。华南、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,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,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。这时天气虽冷,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,适时通风,不可将窖封闭太死,以免升温过高,湿度过大导致烂窖。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。

 

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.雪可分为小雪、中雪和大雪三类,24小时降水量小雪2.5以下,中雪2.6~5.O,大雪5.0以上;几小时降水量小雪1.O以下.中雪1.1~3.O,大雪大于3.O。

 

大雪的气候特征

 

大雪节气中指的“大雪”与我们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“大雪”意思不同,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,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;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。气象学上规定:下雪时能见度很差,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,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,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.0~9.9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。

 

大雪期间的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的22°44′继续南移到23°26′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太阳直射点移到23°26′南半球南回归线时,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由南回归线开始北移。大雪节气期间太阳离北半球最远。大雪结束之时,是冬至开始之日,是人们开始数着“九九”过隆冬的日子。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,大雪是迈向隆冬季节的一个过渡期。

 

大雪三侯

 

“一候鹖鴠不鸣;

 

二候虎始交;

 

三候荔挺出。

 

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;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

 

大雪的习俗

 

大雪期间降温幅度较大,南北方地域跨度大,因此南北各地呈现的气候特征各不相同。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在0℃以下,尤其是黄河中下游一带河水封冻,开始出现积雪。而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8℃~9℃之间。相应地,南北方农事生活习俗也不一样。北方田间管理已很少,若下雪不及时,人们偶尔还在天气稍转暖时浇一两次冻水,提高小麦越冬能力。或者修葺禽舍、牲畜圈墙等,助禽畜安全过冬。俗话说“大雪纷纷是旱年,造塘修仓莫等闲”。此时还要加紧冬日兴修水道、积肥造肥、修仓、粮食入仓等事务。妇女们则三五成群,扎堆做针线活。手艺之家将主要精力用在手艺上,如印年画、磨豆腐、编筐、编篓等赚钱补贴家用。(起名www.threetong.com)

 

大雪的养生

 

大雪已到了“进补”的好时节,有“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”的说法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。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,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此时宜温补助阳、补肾壮骨、养阴益精。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

 

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,咳嗽、感冒的人比平时多。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,中医认为,人体的头、胸、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。俗话说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慢而少,皮下脂肪较薄,保暖性较差,一旦受寒,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,使抗病能力下降,导致上呼吸道感染,因此,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。

 

大雪注意事项

 

养勿过偏:综合调养要适中。有人把“补”当作养,于是饮食强调营养,食必进补;起居强调安逸,静养惟一;此外,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。虽说食补、药补、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,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。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、劳逸结合、补泻结合、形神供养的方法。

 

养需适度:所谓适度,就是要恰到好处。不可太过,不可不及。若过分谨慎,则会导致调养失度,不知所措。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,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,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,如此状态,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,不但有损健康,更无法“尽终天年”。

 

注意保暖:大雪节令的特点是干燥,空气湿度很低。此外,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,宜保暖贴身,不使皮肤开泄汗出,保护阳气免受侵夺。夜晚的温度会更低,夜卧时要加多衣被,使四肢暖和,气血流畅,这样则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,如感冒、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脑血栓形成等。


最新文章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