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源远流长,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,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的节日,这些节日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有些则传承至今。传统节日依节气而分,所以每一年过节的时间都不尽相同。2017年元宵节是哪一天?几月几号?现在就跟三通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2017年元宵节时间
2017年2月11日,农历正月十五,星期六
元宵节名字由来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又称为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
元宵节简介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。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,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。
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直到今天,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,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元宵即“汤圆”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
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,而是在糯米粉中“滚”成的,或煮司或油炸,热热火火,团团圆圆。元宵放灯的习俗,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,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,社会富庶。
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,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。中唐以后,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。唐玄宗(公元685——762)时的开元盛世,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,燃灯五万盏,花灯花样繁多,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,广达20间,高150尺,金光璀璨,极为壮观。
元宵节的起源:
1、纪念平吕
汉高祖刘邦死后,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。惠帝生性懦弱,优柔寡断,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。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,朝中老臣,刘氏宗室深感愤慨,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。吕后病死后,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。于是,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,共谋作乱之事,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。
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,刘囊为保刘氏江山,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,陈平取得联系,设计解除了吕禄,“诸吕之乱”终于被彻底平定。
平乱之后,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。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——“闹元宵”.
2、花灯的传说
传说在很久以前,凶禽猛兽很多,四处伤害人和牲畜,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,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,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。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,立即传旨,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,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。
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,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,就冒着生命的危险,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,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。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,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。吓得不知如何是好,过了好久,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,他说:在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日这三天,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、点响爆竹、 燃放烟火。这样一来,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。
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,便分头准备去了。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,天帝往下一看,发觉人间一片红光,响声震天,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,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,以中大快。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。为了纪念这次成功,从此每到正月十五,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,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。
元宵节的习俗:
1、吃元宵:元宵是由糯米制成,或实心,或带馅。北方为“滚”元宵,南方为“包”汤圆。
2、赏花灯: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,除燃灯之外,还可以放烟花助兴。
3、猜灯谜:“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,出现在宋朝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
4、耍龙灯:耍龙灯,也称舞龙灯或龙舞。起源于上古时代。
5、踩高跷:踩高跷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。
6、舞狮子: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。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7、划旱船:划旱船也称跑旱船,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,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。
8、走百病: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,或走墙边,或过桥,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。
与元宵节有关的名人
1.汉文帝: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“元宵节”的人。
汉文帝刘恒(公元前202年—前157年),汉高祖第四子,母薄姬,汉惠帝之庶弟。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,封刘恒为代王,其为人宽容平和,在政治上保持低调。高祖死后,吕后专权,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。前180年,吕后一死,太尉周勃、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,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,是为汉文帝。
2.汉明帝:下令点灯敬佛,百姓挂灯,是赏花灯的创始人。
汉明帝刘庄(公元28年-公元75年),初名刘阳,光武帝刘秀第四子,母光烈皇后阴丽华,东汉第二位皇帝,公元57年―公元75年在位。
刘庄初封东海公,后进封东海王。建武十九年(公元43年),立为皇太子。建武中元二年(公元57年),即皇帝位。汉明帝即位后,一切遵奉光武制度。汉明帝提倡儒学,注重刑名文法,为政苛察,总揽权柄,权不借下。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,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。同时,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。永平十六年(公元73年),命窦固征伐北匈奴。其后,又以班超出使西域,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。次年,复置西域都护。此外,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,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,汉明帝将佛教引进入中国重始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。汉明帝在位期间,吏治清明,社会安定。
永平十八年(公元75年),汉明帝去世,时年四十八岁。庙号显宗,谥号孝明皇帝,葬于显节陵(今河南洛阳市东南)。
3.汉武帝: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。
汉武帝刘彻(公元前156年7月14日-公元前87年3月29日),西汉第七位皇帝,杰出的政治家、战略家、诗人。
刘彻十六岁登基,为巩固皇权,汉武帝建立了中朝,在地方设置刺史,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。采纳主父偃的建议,颁行推恩令,解决王国势力,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。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,"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",结束先秦以来"师异道,人异论,百家殊方"的局面。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、国威远扬,东并朝鲜、南吞百越、西征大宛、北破匈奴,奠定了汉地范围,首开丝绸之路、首创年号,兴太学。
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,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,又造成了巫蛊之祸,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,征和四年(公元前89年),刘彻下罪己诏。后元二年(公元前87年),刘彻崩于五柞宫,享年70岁,谥号孝武皇帝,庙号世宗,葬于茂陵。
4.东方朔:成全元宵姑娘,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。
东方朔(生卒年不详),本姓张,字曼倩,西汉平原郡厌次县(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)人。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。汉武帝即位,征四方士人。东方朔上书自荐,诏拜为郎。后任常侍郎、太中大夫等职。他性格诙谐,言词敏捷,滑稽多智,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,他曾言政治得失,陈农战强国之计,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,不以重用。
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,有《答客难》、《非有先生论》的名篇。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。明人张溥汇为《东方太中集》。
5.杨素:破镜终重圆,成人之美的人。
杨素(544年-606年8月31日),字处道。汉族,弘农华阴(今属陕西)人。隋朝权臣、诗人,杰出的军事家、统帅。 他出身北朝士族,北周时任车骑将军,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。他与杨坚(隋文帝)深相结纳。杨坚为帝,任杨素为御史大夫,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。灭陈后,进爵为越国公,任内史令。杨广即位,拜司徒,改封楚国公。去世后谥曰景武。
6.辛弃疾:众里寻他千百度,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。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字幼安,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)人,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,人称词中之龙,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辛弃疾生于金国,少年抗金归宋,曾任江西安抚使、福建安抚使等职。追赠少师,谥忠敏。现存词600多首,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。艺术风格多样,而以豪放为主。热情洋溢,慷慨悲壮,笔力雄厚。 著名词作《水调歌头(带湖吾甚爱)》、《摸鱼儿(更能消几番风雨)》、《满江红(家住江南)》、《沁园春(杯汝来前)》、《西江月(夜行黄沙道中)》等。
7.田登: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的人。
田登(1463-1514) 字有年,成武县永固里人,1496年(明弘治九年)中进士,官至监察御史。
田登为官清正廉明,执法严峻。初任乐亭知县,关心民间疾苦,注重教育,深受士民爱戴。1499年(明弘治十二年),升任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。他说:“御史的职责就是振纪纲,辨邪正,监察是自己的工作,进言是自己的责任,决不能玩忽职守。”他常常根据当时所行政令的得失,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。他的意见多被采纳,受到皇帝嘉许。南京时称“南都”,设有一套和北京相同的官僚机构。南京官僚虽然没有实权,但有的却依仗职位为所欲为,这时却慑于田登执法严峻不敢肆行枉法了。田登审理狱案,不拘泥文卷,注重实情,平反了一些冤狱。1504年(明弘治十七年)考绩,田登为最好,受到了褒奖。1507年(明正德二年)田登出任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。当时吏治腐败,军伍中的钱粮管理制度大多废驰,侵吞粮饷事件时有发生。要整饬这种局面,朝廷认为“非御史有风力者”不可。田登便被委任清理江北、淮阳、庐凤、安庆等府及滁、徐、和三州各军卫所有司、军伍文卷。他到任不到一年,便清查出各项埋没、侵吞钱粮数以万计,受到称扬。正当田登将被重用的时候,宦官刘瑾把持了朝政。他残害忠良,广收贿赂。田登无力抗争,又不肯同流合污,便托疾辞官,家居事母,经常与亲友以诗酒相娱。其诗文多抒发抑郁不平之气,著有《吟呻一览集》。1514年(正德九年)九月五日病逝。
8.朱元璋:狂杀一条街,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。
朱元璋(1328年10月21日—1398年6月24日),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人,幼名重八,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,字国瑞,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,明朝开国皇帝(1368年—1398年在位),史称明太祖,卓越的军事家、战略家、统帅。
朱元璋幼时贫穷,曾为地主放牛。1344年(元至正四年),入皇觉寺,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,1356年(至正十六年)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。同年,攻占集庆路,将其改为应天府。1368年(至正二十八年)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,在应天府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,平定四川、广西、甘肃、云南等地,最终统一中国。
朱元璋在位期间,下令农民归耕,奖励垦荒;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;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;大力提倡种植桑、麻、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、他还徒富民,抑豪强;下令解放奴婢;减免税负,严惩贪官;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,清查户口等等。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,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,史称洪武之治。1380年(洪武十三年),朱元璋废丞相,设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、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,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。
1398年(洪武三十一年),朱元璋病逝于应天,享年71岁,庙号太祖,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。葬南京明孝陵。
9.贾似道: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。
贾似道(1213~1275),字师宪,号悦生、秋壑,宋理宗时权臣。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。贾涉之子,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。贾涉死时,贾似道年仅11岁。(起名www.threetong.com)
端平元年(1234)以父荫为嘉兴司仓、籍田令。嘉熙二年(1238)登进士,为理宗所看重。淳佑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,任江州知州,兼江南西路安抚使,再调京湖制置使,兼江陵知府。加宝文阁学士、京湖安抚制置大使。宝佑二年(1254)加同知枢密院事,临海郡开国公。宋理宗以"师臣"相称,百官都称其为"周公"。
咸淳九年(1273),襄樊陷落,德佑元年(1275)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(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),大败,乘单舟逃奔扬州。群臣请诛,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,循州安置。行至漳州木棉庵,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。
10.袁世凯:害怕袁消,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。
袁世凯(1859年9月16日-1916年6月6日),汉族,字慰亭,号容庵,项城人,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,北洋新军的创始人。早年在朝鲜驻军,击败日军,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。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,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,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,统一国家,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,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。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。在位期间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,统一币制,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。1914年5月23日,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,1914年6月30日,袁世凯下令各省“都督”变“将军”。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,未能成功。1916年6月6日,袁世凯因被孙中山带领的保路运动抗郁郁而死,时年57岁,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。